民族电子制造工业的软肋之产品测试

日期:2024-09-20 05:47
浏览次数:3170
摘要:
民族电子制造工业投入产品生产测试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国家信息产业部下发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十一五”专项规划以提升电子制造工业。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制造业是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仪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何电子制造业在测试方面投入不足,原因:
外部因素:
1, 出口产品基本上依靠价格优势的中/低端电子产品,但美元走低、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成本增加导致海外市场竞争因素增大。
2,  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性消费指数降低,产品出口量减少。
3, 出口电子产品中,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很少。出口的产品更多的是外资所在国内设立的独资或合资企业,所以每年很大的出口量,很大部分*后还是被外资所赚取。
4, 内需不足,内需只占GDP的20%左右。更多的GDP增长是靠政府的基础建设及房地产业、产品出口。造成国内制造业与市场供需不平衡,国内企业竞争激烈。
内部因素:
1,  企业缺少**。缺少**产品与国外企业竞争。行业标准与“定价权”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
2, 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方面,缺少必要的测试投入,使得国人对"国产"产品留下不好的印象,如:国产一般定位低所产中/低产品,产品质量,产品功能……。
3,  内需皮软,同行竞争,加剧了内资制造业者对产品生产的成本控制。
4,从中央到地方,强调大力扶持民族工业。但落到实处的企业少之又少,更多的民营企业是通过民间金融集资的方式。比如: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快,个别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远低于电子行业发展的速度。
4, 缺少思想改革与**,旧体制束缚了企业发展,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突出,我国生产的各类电子产品,包括IT、家电、通信……等,虽然技术指标同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差距不算很大,但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忽视了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二是国产通用件和基础件质量不过关;三是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不力。产品质量不过关,加快/提升民族电子产业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如:国内很多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在一起,使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品质的管理要求不够重视。以内资与外资在测试投入为例:在沿海各地的外资制造业,仁宝/广达/富士康……他们所设立的工厂,完全是产品复制基地,而产品的研发要么在海外,要么他们自已身是OEM、ODM,工厂只用于产品的复制工作。比如,DELL将笔记本电脑交由仁宝代工,那么仁宝对DELL的产品生产品质由为重视。所以,在生产测试方面投入大量设备使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制程问题,那么使工厂得以永续经营,因产出零缺点的产品从长期来看反而降低了投入成本。例如使用*广泛的ICT电路板检测设备主要功能是从电路板中**检验与指示出**的零件,由于电路板上电子零件动辄数十至数千个,不论使用手动或自动插焊而言,漏插、错插、冷焊或零件故障等问题极可能发生,如依赖人工检查既费时且不可靠,即使成品出厂前会实施功能测试(FunctionalTest)验证产品质量,然该测试仅能判断电路板合格与否,并无法指示**零件,仍须依赖技术人员检修,影响生产制程效率。而电路板检测设备系于电路板插焊完成时,先行解决前述有关之**问题,藉以提升电路板制程之质量管理,减少出货前发现**而导致重工,因此该设备为电子信息、通讯等产业于生产制程中不可或缺的检测帮手。
从产品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的测试投入为振兴我国电子产业具有战略性意义。这将会对电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派捷电子技术部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1522号